①证名。指虚劳病出现元气虚衰的疾患。多因劳伤久病,脾肾阳虚,中气虚损而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脉沉小迟,名脱气,其人疾行则喘喝,手足逆寒,腹满,甚则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”治宜温补脾肾,方
见遂生福幼合编条。
见疡医证治准绳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9卷,已佚。
子午流注用语。《针灸大全》:“三焦乃阳气之父,包络乃阴血之母。”“阳干注腑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而重见者,气纳于三焦。”指凡阳经开过五输穴之后,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,诸阳气皆归于三焦的原则,再按“他生我”
【生卒】:1305~1353【介绍】:元代医学家。字可久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世医出身,父亲葛应雷是当时名医。他年轻时,喜好武术方法治病,效果很好。著有《十药神书》、《医学启蒙》等书,对痨瘵(肺结核
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吐血气紧,日夜不得安卧,宜服紫苑汤治之。”即妊娠吐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辨证录·种嗣门》。其症入房甚久,泄精之时,女方胞宫有热灼感,多影响生育。治宜补益肾水,不宜泻火。用平火散、镇阳丸等方。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生黄芪120克,白芍药、甘草各60克,丹参、生乳香、生没药各45克,天花粉90克。为细末,每服9克,开水送下,日三次。治瘰疬疮疡溃破后,气血亏损,不能化脓生肌;或其疮数年不愈,外
以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,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,找出其病因病机。如眩晕、震颤、抽搐等症状,多属于风,病变在肝;狂躁、神昏等症状,多属于火,病变在心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