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产后乍寒乍热

产后乍寒乍热

病证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三。亦名产后寒热往来。由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败血留滞,经脉阻闭,营卫不调所致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阴阳不和,败血不散,皆作乍寒乍热……,二者何以别之?答曰:时有刺痛者败血也,但寒热无他症者,阴阳不和也。”气血虚损者,治宜补益气血,调和阴阳,方用增减四物汤(当归、芍药、川芎人参干姜甘草)加柴胡。败血留滞者,治宜活血通经,方用夺命丹生化汤加柴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断前后诸症

    病证名。指妇女更年期月经将断未断之时,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病症。多因肾气衰弱,冲任虚损,精血不足,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和温煦,临床症状参见更年期综合症条。如见头昏目眩,心烦易怒,情志失常,手足心发热,月经

  • 刺灸法

    指各种针刺和灸治的方法而言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五刺、九刺、十二刺及针刺和艾灸补泻方法的记载,后世又续有发展。刺灸法为针灸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,使用适当与否,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,具体方法,参见有关

  • 灸板

    灸用器具。出《外科图说》。是一种雕有不同大小艾炷形状的木模板,用以制作艾炷。

  • 鼻汗

    证名。指鼻上局部多汗。《医林绳墨·汗》:“或有鼻汗者,凡遇食饮汤饭,则鼻上多汗,此肺虚乘热也。宜以益肺凉血,可用人参固本丸。”

  • 碎叶青花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建里

    经穴名,代号RN1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任脉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3寸。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上、下动脉交界处的分支。主治胃痛,呕吐,腹胀,腹痛,肠鸣,泄泻,水肿,食欲不振;以及急慢性胃炎等。直

  • 产后心烦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心烦,由余血奔心,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。……宜祛瘀血为主,服金黄散。七日后作虚烦治,服麦门冬散。”

  • 肾绝

    ①危重证候之一。《中藏经·虚劳死证》:“肾绝大便赤涩,下血,耳干,脚浮舌肿者,六日死。”《脉经·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》:“病人肾绝,四日死,……齿为暴枯,面为正黑,目中黄色,腰中欲折,白汗出如流水。”《

  • 继病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又名交乳、鬾病、被鬾、中鬾。由“鬾乳”或乳食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怀孕乳儿,致令黄瘦,腹大脚软,名曰鬾病。”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其候精神不爽,身体痿

  • 背脊骨折法

    正骨手法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:“凡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,须用软绳从脚吊起,坠下身直,其骨便自归窠。”即今之绳索悬吊法。适用于脊椎压缩性骨折及脊椎错位的复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