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。虚证用补法,即将针轻压,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。实证用泻法,即将针重压,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。但不应伤损皮肤。每日或间日一次,一般以10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糯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风赤眼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五:“论曰目赤烂者,睑眦俱赤且烂,见风益甚,又谓之风赤眼。此由冲冒风日,风热之气,伤于睑眦,与津液相搏,故令赤烂也。迎风则作痒泪出,遇热则伤烂眵多。治宜镇平肝气
即妊娠。《脉经》“三部脉沉浮正等,按之无绝者,有娠也。”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赤石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读素问钞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油柑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泄秘》卷上,即崩砂疳口风。详该条。
见邹氏纯懿庐集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