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嗽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百晬内嗽。详该条。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百晬内嗽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感受外邪后,蕴伏于里,或因平素内热,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。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,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。伏气源出于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一语。《温热经纬》卷二有《
即心火炽盛,灼伤肺阴。参见火盛刑金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,治宜扶阳。例如水肿病,唇舌色淡、语言低怯、手足不温、小便不利或清长、大便稀薄、脉沉迟,用实脾饮温阳健脾、行气利水。②疾病
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鸡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喉科种福》。即帝中,悬雍之别名。
见《中药材科技》(1):34,1979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花翳白陷。详该条。
指阴、阳、气、血亏损。《温疫论》下卷:“凡人大劳、大欲、及大病、久病后,气血两虚,阴阳并竭,名为四损。”四损的病人,即使感受的疫邪不严重,但由于正气亏虚,不耐攻邪,故治疗困难,预后较差。
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归来,见该条。②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承泣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