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乌骨鸡丸

乌骨鸡丸
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。乌骨白丝毛鸡(男用雌鸡,女用雄鸡,取嫩者,溺倒,泡去毛,竹刀割肋,出肫肝,去秽,留内金,并去肠垢,仍入腹内)一只,五味子川芎(童便浸)各一两,熟地黄四两,黄芪(去皮,蜜酒拌炙)、白术(饭上蒸)各三两,当归身(酒洗)、白芍药(酒炒)、牡丹皮(酒洗)各二两,人参三至六两。先将五味子、熟地黄入鸡腹内,用陈酒、酒酿、童便于砂锅中煮至糜烂汁尽,鸡骨用酥炙,继将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当归身、白芍药五味为末,并与鸡肉捣烂焙干,与鸡骨、人参、牡丹皮、川芎共为末,另用山药末六两打糊为丸,每服三钱,晨人参煎汤或白开水送下,临卧时醇酒再服二钱,大便实者,炼蜜为丸亦可。治妇人郁结不舒,蒸热咳嗽月事不调,或久闭不行,或倒经血溢于上,或产后褥劳,或崩淋不止,及带下赤白,白淫;兼疗男子斵伤太早,劳嗽吐红,成虚损者。若骨蒸寒热,加鳖甲三两,银柴胡地骨皮各一两五钱;经闭,加肉桂一两;崩漏下血,倍熟地,加阿胶二两;倒经血溢,加麦门冬二两;郁结痞闷,加香附(童便制)二两,沉香半两;赤白带下,加萆薢、香附(四制)各二两,艾叶一两;白淫,倍用人参、黄芪、茯苓、白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翰林医官院

    宋代掌管医药事务的机构。主要管理宫廷统治阶级医药诸事,并对民间疾病医疗问题进行管理。院内设翰林医官院使、副使和直院等多种官职掌管该机构。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、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,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

  • 上腭疮

    病名。多由脾胃三焦蕴热而成。症见上腭生疮如黄粟,疼痛,口中腥臭;或见畏寒发热。治宜泻火解毒。可选用凉膈散、清胃散等加减,外吹冰硼散。参见上腭痈条。

  • 龈宣

    即牙宣。详该条。

  • 偏对口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偏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望眼辨伤

    民间流传的一种辨伤的诊断方法。是根据眼中白珠络脉的改变,以及瘀点的所在,作为诊断受伤部位和性质的参考。一般来说,白睛见青紫红筋浮起,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,称为“报伤点”。点在白珠上的,为胸廓受伤积瘀。点

  • 积热咳嗽

    病名。指咳嗽由饮食积热,胃火乘肺引起者。《症因脉治·积热咳嗽》:“积热咳嗽之症,面赤烦躁,嗽则多汗,夜卧不宁,清晨嗽多,小便赤涩,此积热咳嗽之症也。”多因膏粱积热,酒客豪饮,阳明受热,肺被火刑所致。治

  • 地丁肿

    病证名。地丁(即悬雍垂)红热肿痛。为心火上炎,血热为患所致。病之初起,地丁微红,逐渐肿大,继而色鲜红,肿甚而热痛,啼叫不安,妨碍吮乳、吞咽和呼吸,并有窒息的危险。治宜泻火解毒,用犀角、连翘、黄连、大青

  • 宗筋弛纵

    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①病理名。痿蹙的病机之一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阳明虚则宗筋纵,带脉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。”②病名。指阳痿。如《临证指南医案·阳痿》华岫云按:“更有湿热为患者,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。”

  • 盛希道

    【介绍】:见盛端明条。

  • 屁巴虫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九香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