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证名。指自怯畏惧之状。《证治要诀·怔忡》:“有痞塞不饮食,心中常有所怯,爱处暗或倚门后,见人则惊避,似失志状,此名为卑惵之证,以血不足故尔,谷神嘉禾散加当归半钱,黄芪半钱。”此症多迁延难愈,宜养血补心
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。即大健脾丸,见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煅青礞石、胆南星各一两,青黛一钱,芦荟一钱半。为细末,甘草煎汤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生姜、蜜、薄荷煎汤送下。治小儿急惊之轻症。
眼科病证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又名赤脉贯目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目不因火则不病,……赤脉贯目,火益炽也。”症见“或一赤脉,或二、三赤脉,不论粗细多少,但在此边气轮上起,贯到风轮,经过瞳外,接连那边气轮,……非
①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即虫白蜡。②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蜂蜡之一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白矾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九针论》。镵针的前身,古时缝纫之针。《针灸甲乙经》称布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