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法

下法

八法之一。是运用有泻下、攻逐、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、消除积滞、荡涤实热、攻逐水饮的治法。又称泻下、攻下通里通下。凡是胃肠实热积滞,燥屎内结,以及体内蓄水、冷积等邪实之证,而正气未虚者,均可使用。分寒下温下、润下等,除润下药较和缓外,其余多较峻烈,年老体弱慎用,孕妇和月经期勿用,无实结者不要轻易采用。②推拿方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对颈项强硬不能低头或腰部板滞不能俯伏者,施以被动动作或对抗性动作,使头部或腰部逐渐前屈的一类方法。③专用于小儿的一种推拿方法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卷二:“下法:周于蕃曰:凡小儿未能语者,忽大哭不止,多是腹痛。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,医者对面,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,如搓揉衣服状。又将两手摩神阙,左右旋转数百次,每转三十六,愈多愈效。再煎葱姜汤加麝香少许,将两手蘸汤,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至百余次,亦将分阴阳之法。然后从胸口蘸汤,推至脐下小腹肚角等处数十次。其余蘸汤由横纹推向版门,皆下法也。总之胸腹上下,或摩或揉,或推或搓等法,往来轻重缓急得宜,自然消化。切勿偏用,庶脏腑不致有反复不宁之患。即有痰滞食积在廻肠曲折之间,药力所不能到者,此则妙在运动,因之消化而解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额部。《类经》卷六:“额上曰颜。”“颜为额角,即天庭也。”②泛指脸面部。

  • 连聪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连文冲条。

  • 脾主后天

    人体出生后的营养、发育,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供给。《医宗必读》:“一有此身,必资谷气,谷入于胃,洒陈于六腑而气至,和调于五脏而血生,而人资以为生者也。故曰后天之本在脾。”临床上,后天营养失调或因病

  • 伤寒杀车捶法

    见伤寒六书条。

  • 古月老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胡珏条。

  • 食劳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一。①又称食劳疳黄、黄胖。详各该条。②为脾积之俗称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脾之积,名曰痞气。在胃脘,覆大如盘,久不已,令人四肢不收,发黄疸,饮食不为肌肤,俗呼为食劳黄也。”详

  • 荣穴

    五输穴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十二经各有一个荥穴,即鱼际(肺)、二间(大肠)、内庭(胃)、大都(脾)、少府(心)、前谷(小肠)、足通谷(膀胱)、然谷(肾)、劳宫(心包)、液门(三焦)、侠溪(胆)

  • 长生果

    出《本经逢原》。为落花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还精补脑

    养生术语。古人认为,房中术的要点在于保精,保精才能保神,即补脑。《抱朴子内篇·释滞》:“房中之法十余家,或以补救伤损,或以功治众病,或以采阴益阳,或以增年延寿。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。”

  • 羊舌痧

    病名。多由感受时邪,毒袭心肺所致。症见其舌状如羊之舌伸出口外,故名。舌斜左,眼亦斜左,舌斜右,眼亦斜右。初起必胸膈痒痛,日久不治。邪正相拒,满身胀痛。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