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有毒飞虫或蠕虫叮咬伤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伤处迅速红肿痒痛,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,面目肿胀。治宜二味拔毒散外敷。余参见蜈蚣咬伤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肌肉的纹理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分之间,谿谷之会。”
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等。即呕吐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指肺脏虚弱或它脏累肺所致的咳嗽。《医宗必读·咳嗽》:“劳役情志伤其内,则脏气受伤,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,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。”其表现为起病缓慢,咳声轻微,并有脏腑虚损及
指动作多变,辗转不安的症状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饱则善变。”
病名。即上腭痈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“阳胜则阴病”,阳热盛的病证,耗损了阴津,治宜甘寒生津,保存津液;又如温病后期,肝肾阴伤,身热面赤,口干舌燥,甚则齿黑唇裂,手足心热,脉虚
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其色白中带黑,或带青,或焦黄,或微红,或有细细赤脉绊罩。有丝绊者,则有病发之患。以不发病者论,大略多者粉青色,结在风轮边傍。大则掩及瞳神。掩及瞳神者,目亦减光。……其病是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