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喑,瘖之异体字。即瘖俳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·书经籍志》。1卷,三国时李当之撰,已佚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潘蔚撰。刊于1877年。分调经、安胎、临产及产后四节。论述简要,内容比较切于实用。本书收入《园医学六种》中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菟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右偏枯,即右半身不遂。一名右痪。《类证治裁·中风》:“自丹溪……右枯属气虚,用四君子汤。”参见半身不遂、左瘫右痪等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属鱼子石榴证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审视瑶函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。症见耳孔内赘生物,头大蒂小,形似蘑菇,微肿闷疼,若色红皮破者,偶然犯之,则痛引头顶。治宜清热泻火,解毒止痛。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。外用硇砂散点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腐婢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