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鬼黄

鬼黄

三十六黄之一。以黄疸而见言语错乱,故名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鬼黄者,面色或青或黑,遍身皆黄,狂语多惊,皮肤枯,舌根謇涩,心中恍惚,常见鬼神,或自强言,诈作惺惺,若鼻中灰色,舌黑,毁裂衣裳者,难治。”治用点烙法。内服丹砂散。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汗不出,渐加困重,惙气心胀,唇黑遍身黄。妄见鬼物,道得古人名字。此是鬼黄。”治用灸法龙齿汤。本病可见于慢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肝性脑病。参见黄疸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阳明

    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阳明大肠经,见该条。

  • 局方发挥

    书名。1卷。元·朱震亨约撰于14世纪中。作者因宋代官修《和剂局方》只列各方主治证候,不载病原;立法虽简便,而未能变通,遂对该书的成药配伍使用原则与辨证论治等问题,以问答体例予以评论。全书共三十多个问题

  • 谷胀

    证名。即食胀。指谷食不化所致的胸腹胀满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论》:“失饥伤饱,痞闷停酸,朝则阴消阳长,谷气易行,故能食,暮则阴长阳消,谷气难化,故不能食,是为谷胀。”《世医得效方·胀满》:“失饥伤饱,痞闷

  • 伏白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复溜,见该条。

  • 肯綮(qing 庆)

    筋骨结合的地方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。”

  • 辛夷荆芥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辛夷一钱,荆芥、黄芩、天南星、半夏曲、神曲、白芷、苍术各八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风热郁滞,肺气不清,鼻生瘜肉,及鼻流浊涕,或稠涕若脓血,腥臭难闻,或流黄水,长湿无干

  • 冒暑

    病名。指感受暑热,传入肠胃而致的疾病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一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一:“冒暑者,其人元气有余,但不辞辛苦,暑热冒于肌表,而复传入于里,以成暑病也。是则腹痛水泻,口渴欲饮,心烦躁热,胃与大肠受之,

  • 肝痨

    病名。①即肝劳。详该条。②《慎柔五书》以虫在于肝则成肝痨。治以五凤丸等方。

  • 神农本草经疏

    见本草经疏条。

  • 手指麻木

    证名。亦称十指麻木。指手指不觉痛痒,麻木不适。多因风湿入络,或气虚兼有湿痰,瘀血阻滞所致。常为中风先兆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中风论》:“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。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不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