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。
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。①内证之五逆。《灵枢·玉版》:“腹胀,身热,脉大,是一逆也;腹鸣而满,四肢清,泄,其脉大,是二逆也;衄而不止,脉大,是三逆也;咳且溲血,脱形,其脉小劲,是四逆也;咳,脱形,身热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七方。陈皮、茯苓、桔梗、贝母、人参、黄芩各五钱,麦门冬、地骨皮、银柴胡、川芎、炒白芍药、胡黄连各六钱,炙甘草三钱,五味子、天门冬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当归身、炒白术各一两。
治法之一。即从治,或称反治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有从取而得者。”参从治、反治条。
保持精气的充满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不知持满。”
指舌苔润滑。是有津液之象,热病苔滑,是里热未结;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,是阴寒凝滞,或痰湿内阻。《伤寒论·太阳病篇下》:“脏结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”
病名。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胎前痢疾,切不可用芍药汤,宜胃苓汤,此药多服,虽有阴结,亦能自消,宜倍加白术,半夏、山楂。”即妊娠下利。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篇》。颊,指耳前、颧下之颜面部分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第八册:“颊,面旁也。属手足少阳三焦、胆,手太阳小肠,足阳明胃经之会。”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肝热病者,左颊先赤……肺热病者,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