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饼病

饼病

伤寒经证候未解,而另一经证候已见。出《伤寒论》。《伤寒论大全·伤寒合病并病》:“并病者,一经先病未尽,又过一经之传者,为并病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并病与合病不同,合病者,彼此齐病也;并病者,一经先病,然后渐及他经而皆病也。如太阳先病,发热头痛,而后见目痛鼻干不眠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阳明也;或后见耳聋胁痛,呕而口苦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少阳也;或后见腹满嗌干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太阴也;或后见舌干口燥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少阴也;或后见烦满囊缩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厥阴也。若阳明并于三阴者,必鼻干不眠而兼三阴之证;少阳并于三阴者,必耳聋呕苦而兼三阴之证。阴证虽见于里而阳证仍留于表,故谓之并。”阳经并病,如表症未罢,宜先解表。《伤寒括要·合病并病论》:“太阳阳明并病,若并未尽,所谓太阳症不罢,面赤怫郁,烦燥短气,是传未尽,尚有表症,当麻黄桂枝各半汤汗之。”参见太阳少阳并病二阳并病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瓢儿果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梧桐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赤游丹

    病名,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由胎毒血热,心火内炽,热毒客于肌肤而成。新生儿及幼儿易患本病,症见身热啼哭,肤起红晕,发无定处,由小渐大,肿热痒痛,继而红肿光亮,或起熛浆。发展迅速,并常游走他处。治宜凉血

  • 鹚痈

    病名。①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指生于臂撑上者之痈。②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。见该条。

  • 追风藤

    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隔水蒸熟,以便于制剂。如茯苓、厚朴蒸后易于切片。或加酒拌蒸,如大黄、地黄经蒸制后,熟大黄的泻下减弱,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。②指身体蒸热之证。多由患热病后,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

  • 体位

    针灸术语。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。《标幽赋》所载的“或伸屈而得之,或平直而安定”,即指此而言。体位一般分坐位、卧位和立位三种,详见各该条。

  • 鱼子石榴证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由脾肺积毒,血络瘀滞所致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气轮一、二处,生浮肉一片,色浅红,内细颗丛萃,揉之俨似小铁砂,曰鱼子。其肉块圆长,或四或六,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

  • 攀枝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迫

   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,导致气候反常,成为致病因素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至而不至,此谓不及,则所胜妄行,而所生受病,所不胜薄之也,命曰气迫。”

  • 运土入水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操作方法有:①用运法由小儿拇指指腹部的脾经穴起,沿手掌的掌根和尺侧部,至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。因脾属土,肾属水,故名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,腹胀,腹泻,尿频,小便赤涩等症。《小儿按摩经·手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