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食哮

食哮

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指饮食厚味,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。《医旨绪余·哮》:“有饮食厚味伤脾,不能运化而发者。脾伤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,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。”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,昼夜发哮,声如拽锯等。《医钞类编》卷六:“清金丹治一切哮吼,或痰,或食遇厚味即发者尤妙。”食哮宜消食健脾、清痰利气为主,可用瓜萎丸、保和丸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前盗汗

    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出盗汗不止,宜服牡蛎散治之。”(牡蛎、麦冬、甘草、麻黄根)

  • 杉木皮

    出《分类草药性》。即杉皮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脉法

    诊小儿脉的方法,包括:①指法:一指三部诊法,用左手握小儿手,对三岁以下的小儿,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,分三部以定息数;对四岁以上的小儿,则以高骨中线为关,以一指向两侧滚动转寻三部;七八岁可挪动拇指诊

  • 缩砂仁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为砂仁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脏疳

    即五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灵脂散

    《妇科玉尺》卷五方。炒五灵脂适量。为末,每服一钱,温酒送下。治妇人血崩昏迷。

  • 神效千槌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木鳖子五个,松香四两,铜录、杏仁各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,蓖麻子(去壳)七钱,巴豆肉五粒。捣膏,浸凉水中,用时随疮大小,用手捻成片,贴疮上。治疮疡疔毒初起,瘰疬,

  • 旺胆消酒汤

    《辨证录》卷七方。柞木枝、栀子、桑白皮、茯苓各三钱,白芍药一两,竹叶一百片,泽泻二钱。水煎服。治酒疸,心中时时懊憹,热不能食,尝欲呕吐,胸腹作满。

  • 专阴

    ①指独有阴气而无阳气。②即脉之有阴无阳,属无胃气的真脏脉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专阴则死。”

  • 停豆抵耳

    病名。指耳内流脓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若风热相搏,津液凝聚,变为停豆抵耳之患,或脓水淋漓,或痒极疼痛。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。宜加味逍遥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