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玄精石,详该条。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1977年版。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,详该条。
性传播疾病之一。属祖国医学的膏淋范畴。多由交媾不洁,外受湿热邪毒,或过食肥甘辛热之品,积湿生热,蕴结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所致。证见尿道口红肿,小便频数,短涩不利,滴沥刺痛,尿液混浊,如脂如膏,甚则排尿困
见天元玉册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官吏兼文人。字冬友,又字道甫。江苏江宁人,曾任内阁侍读等官职。博通古今,能诗文,编修书籍二十余种,其中有《素灵发伏》一书,未见流传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奸黄者,是鬼黄变入奸黄也。面目遍身俱黄,言语失错,心神狂乱,诈奸黠如不患人,若不与漱,即口舌干燥,气喘者难治。”治用点烙法或内服犀角散方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
又称眼弦、睑弦、胞弦、目纲、目唇、眼楞。即睑缘。包括目上弦、目下弦。外连眼睑,内连睑结膜。有睫毛附生其上,靠内眦处有泪小管的二个开口。目弦有保护眼球、防御异物入侵的作用。在脏腑的连系上,与脾胃有关。
病证名,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患肛门脱出,多因利久肠虚冷,兼用躽气,故肛门脱出。”小儿血气未充,或因久泄久痢等,以致中气下陷,不能摄纳而致脱肛。治宜内服
押手法之一。是以右手持针柄,左手拇、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,露出针尖少许,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。适于长针进针。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蛇节疔,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