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因湿热凝聚而成。生于小腿之下,跟骨之上。初如核桃,色红漫肿,微胀痛,脓宜速溃,迟则脓毒伤筋。早期治同外痈;若迟溃则伤筋脉。治同无头疽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久患疳疾,颈椎骨软弱,以致头不能抬起的症状,为精气大亏之候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即妙香散,见该条。
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详心主神明条。
病证名。指因阴血亏虚、经脉凝涩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血虚腹痛之症,偎偎作痛,如细筋牵引,下引小腹,上行肋梢,肢体瘦弱,面色痿黄,腹虽痛而不饱闷,痛无定处,此血虚腹痛之症也。”《证治汇补·腹痛
涎与唾的合称。俗称口水。详涎、唾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元赟条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(5):205,1956。即蛤蟆油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详小便黄赤、小便赤涩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