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透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红药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·惊风辟妄》。指小儿急慢惊风。详搐条。
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夫小儿黄病者,是热入于脾胃,热气蕴结,与谷气相搏,蒸发于外,故皮肤悉黄,眼赤黄也。脾与胃合,俱象于土,候于肌肉,其色黄,故脾胃内热,即蒸发于外,令肌肤黄也。”《幼幼集成》谓小儿
指寒之在气分者,多与素体脾胃阳虚有关。宜桂枝加附子汤,或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之类。
即接产。
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,感受外邪,邪热乘虚侵入血室,与血相搏所出现的病证。症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,寒热往来,白天神志清醒,夜晚则胡言乱语,神志异常等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有如下记载:①“妇人中风
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少阴经别,见该条。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生甘草、大黄、金银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治钩吻中毒。
见《上海饮片炮制规范》。即桂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