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黄帝针经音义》1卷,佚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蟛蜞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。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,疮疡为其中之一。是专门治疗肿疡、溃疡、金疮等疾患的。相当于现在的外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七。即脚发。见该条。
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黑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跗(fū),同趺。即足背。指足背肿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为水肿病症状之一。参见水肿、脚肿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即气阴两虚。详该条。
颏的俗称。详颏条。
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南开医院)。乌贼骨、甘草、陈皮、瓦楞子各15克,川楝子、白芍药各9克,香附6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每服一丸,日二至三次。治肝郁型溃疡病,症见胸胁胀痛,暖腐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