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跷脉病

阴跷脉病

病证名。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目中赤痛,从内眦始,取之阴跷。”《难经·二十九经》:“阴跷为病,阳缓而阴急。”《奇经八脉考》:“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,阴跷也,动苦癫癎,寒热皮肤淫痹,又为少腹痛里急,腰及髋窌下相连,阴中痛,男子阴疝,女子漏下不止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阳跷阴跷脉病源流》:“阴跷病,阳缓而阴急。阴急则阴厥,足胫直,五络不通。洁古云:表和里病,为阳不病而阴病。阴病则热,甘草干姜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神

    即有神气。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,是五脏精气的体现。审察神的得失是判断正气的盛衰、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的重要内容。例如目光精采,神思不乱,言语清晰,面色润泽,气息平顺,肌肉不削,二便调畅,谓之得神。表

  • 矫氏

    【介绍】:战国时名医。据《列子·力命》载,季梁得病,矫氏指出其病因是精神、饮食等因素所致。反映了唯物主义的病因观。

  • 乳香消毒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煨大黄、黄芪、炒牛蒡子、牡蛎(盐泥裹烧)、金银花各五两,炙甘草二两,没药、乳香、栝蒌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渣,疮在上者食后服,疮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。

  • 脂膜

    指胸、腹腔内网络于脏腑器官之外的富含油脂的网膜,如大网膜、肠系膜之类,虞搏等认为是三焦的一部分实体,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三焦者,指腔子而言,…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,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。”

  • 病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①疮疡之简称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一:“夫疮疡者,乃疮之总名也。”②泛指皮肉外伤而言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一:“疮者伤也。肌肉腐坏痛痒,苦楚伤烂而成,故名疮也。”如金疮,刀疮等即是。

  • 妊娠燥渴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妊娠烦渴,详该条。

  • 施淡宁

    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
  • 揆度奇恒

    ①指诊断中,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一般的疾病规律和特殊的变化,以期正确判断病情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吾得脉之大要,天下至数,五色脉变,揆度奇恒,道在于一,……。”此处奇恒指平常(恒)和异常(奇)。②推测

  • 硫黄中毒

    病名。古代封建贵族为追求长生而恣意服石硫黄或含硫黄丹石药过多中毒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硫黄毒的药物。如金星草、胡麻油、米醋、飞廉、细辛、余甘子、乌梅、黑铅、铁浆、朴硝、猪血、羊血、冷猪肉、鸭肉、猪脂

  • 疳渴

    病证名。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多由小儿嗜食肥甘,积滞生热,灼耗脾胃津液而成。症见口渴,多饮而渴不止,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。积热者,用小儿疳渴方(《证治准绳》:人参、干葛、黄芩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