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云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的下外侧,左右各一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大便下血,灸第二十椎,随年壮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列作奇穴,名灸血病。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。主治吐血、衄血,便血,妇人血崩等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《时病论》卷四方。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。藿香叶、佩兰叶各一钱,陈皮、制半夏各一钱五分,大腹皮(酒洗)一钱,厚朴(姜汁炒)八分,鲜荷叶(为引)三钱。水煎服。治五月霉湿,并治秽浊之气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枳壳、桔梗、苍术、陈皮、甘草、厚朴。为末服。治气结腹胀,胸前饱闷。
见听呵条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即穿鼻。见该条。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苦竹笋之简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