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为阳,故名。①指心火。详该条。②指阳热亢盛,通常多见于温病。详气分病条。
解剖部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①又名山根、下极、王宫。指两目内眦间的鼻梁部分,为足阳明经的起点。②指整个鼻梁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颊亦作齃……俗呼鼻梁。”
出《丹溪心法》。阳气偏盛,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,导致各种火症。如:①由于阴液不足,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、咽痛、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。②五志、七情过极,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、胆火、胃火、心火等证候。
病名。生于胁部的疽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证治参见肋疽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地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吕熊飞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长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三方。麻黄(蜜炙)一两,威灵仙八钱,大黄七钱,羌活、白芷、皂角刺、金银花、穿山甲(炙研)、蝉蜕各五钱,防风三钱。先以山羊肉一斤煎汤,取清汤二碗,加黄酒一碗,将药煎至一碗
经穴别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即臂臑。见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附地菜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