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气病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脚气病诸候》。由风湿毒气,搏于肾经所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五:“夫脚气肿满者,由风毒气搏于肾经。肾主于水,今为邪所搏,则经络壅涩,不能宣通水液,……致水气壅溢腑脏,浸渍皮
痰证之一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即寒痰。详见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详按弦搓摩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紫金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刺血疗法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痫候》:“食痫者,因乳哺不节所成。”症见发热,或不发热,或吐后发热,嗳吐馊气即发搐,大便酸臭等。治宜下之。用四味紫丸等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“食痫为病
经穴别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肠山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也称汤头。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。见汤头条。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一。即桑柴火烘法。见该条。
古病名。即疟疾。《说文》:“痁,有热疟。”《左传》:“齐侯疥,遂痁。”《丹溪心法·疟》:“疟又名痁疾者。”明·卢之颐《痎疟论疏》:“痎疟总名曰痁。痁者,秋时寒热兼作,即痁作而金伏者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