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二。即月经过少,详该条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地骨皮、黄芪、白芍药、黄芩、白术、茯苓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防己、肉桂各一两,苍术一斤,防风三两。水煎分服,一日内服完。治阴症痈疽,毒蕴于中者。
【介绍】:见普济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浆条。
①病证名。①消渴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消渴病诸候》:“内消病者,不渴而小便多是也。由少服五石,石热结于肾内也。”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一:“内消之为病,当由热中所作也。小便多于所饮。令人虚极短气。夫内消者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铁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灸法之一种,即桑柴火烘法,详该条。
緛,短缩;戾,扭转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厥阴所至为緛戾。”指厥阴之气致病,为筋肉拘急短缩,肢体屈曲扭转。
指亥时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冬人定,夏晏食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