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,简称五发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病所发:阴病发于骨,阳病发于血,阴病发于肉,阳病发于冬,阴病发于夏。”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
气功功法。又称外功。采取与意念、呼吸相结合的肢体动作或自我按摩以锻炼内脏、凝静心神、活跃气血的一种动中静的功法。“动”与“外”是因有锻炼动作表现于外而得名,所谓动中静,则指锻炼此类功法时,是在意念集中
见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。为紫葳茎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椿条。
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。如寸部虽见浮滑而长的阳脉,但有时夹有沉涩而短的阴脉,故称。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脉虽时沉涩而短,此谓阳中伏阴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箕门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五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气功术语。即内视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