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氏小儿药证直诀
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指肺络被火热病邪所伤,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变。有实热、虚热之分。实热属新病,多因外邪郁而化热,热伤肺络,症见咯血量多、发热面赤、舌红苔黄、脉滑数;虚热多属慢性,平素肺肾阴亏,虚火灼肺所致,症见咯血量少,
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头前上方。
①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四引《集验方》方。①栝蒌四两,麦门冬、人参、干地黄各三两,炙甘草二两,土瓜根五两,大枣二十枚。水煎,分三次服。治产后口渴。②栝蒌、人参各三两,炙桑螵蛸、炙甘草、黄连、生姜各二钱,大
①人体部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即鼻准。详该条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。即素髎。见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,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。
见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。为杏叶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。属崩漏范畴。临床可根据月经周期变化,按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黄体期的不同阶段,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。如黄体功能不足者,多伴有脾肾阳虚症状,重
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脉学术语,见《难经·十四难》。其义有二:①指脉动次数。脉搏动一次称为“一至”,如“脉来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。”②指“至脉”,详见该条。
气功著作。撰者不详。1卷。明·胡文焕校订。刊于1592年。此书分中风、风痹、心腹痛、补益等27门,详述诸病导引法119种。对明以前各种功法予以系统归纳,对同一病证,列出多种导引法,以利辨证施功。现存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