鍼
针的异体字。详针石条。
针的异体字。详针石条。
指针刺得气后,以捻转幅度的大小、频率的快慢和次数的多少来分别补泻的方法。《灵枢·官能》:“泻必用员,切而转之……补必用方……微旋而徐推之。”现今一般以捻转幅度较小(180°左右),频率较慢,次数较少者
病名。即子痫。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:“妊娠口噤,项强手足挛搐,言语蹇涩,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,名曰子痫,即胎风,又名儿晕、儿痉。”详子痫条。
病证名。指外感头痛。《内外伤辨·辨头痛》:“外证头痛常常有之,直须传入里实方罢。”详外感头痛条。
即胃津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玉簪花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缪刺论》。指足的第五趾。
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女萎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川木通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即补气止血。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用一手掐劳宫,一手掐心经,摇之。治惊风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