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甲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热邪犯胃,或过食煎炒炙煿以致胃中燥热的病症,症见口渴、口臭、易饥嘈杂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等。若胃热化火,则见口腔糜烂、牙龈肿痛等。治疗初宜清胃泻火,后宜滋养胃阴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出《卫生易简方》为柽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芸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。治证同。见二母宁嗽汤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地鳖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前囟的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气血虚弱者,则囟门虚软而不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