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参见刘翰条。
舌苔白厚而滑的舌象。表里证皆可见。伤寒邪在太阳,舌苔纯白而厚,口不干,舌不燥,发热头痛,无汗,恶寒,身痛,脉浮紧,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。杂病里证,多为痰湿,宜健脾燥湿祛痰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病名。又名产后痨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产后虚弱,喘乏作寒热状如疟,名为蓐痨。”因产后气血耗伤,调理失宜,感受风寒,或忧劳思虑等所致。症见虚羸喘乏,寒热如疟,头痛自汗,肢体倦怠,咳嗽气逆,胸中痞,腹绞痛或刺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石碱、花碱、水碱。为从蒿、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,和以面粉,经加工而成的固体。咸、苦,温。软坚,消积。①治积块,噎膈反胃。内服:3~9克,入丸、散。②治疣赘,研末调敷;虫牙痛,研末填
病名。《幼幼集成·诸疮证治》:“小儿初生,遍身虫疥,与乎流水风疮,一皆胎毒也。切勿外治,宜内服胡麻丸。倘误用搽洗,逼毒入腹,以致腹胀,危候也。急服解毒汤(玄参、连翘、升麻、黄芩、赤芍、当归、羌活、防风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,即手癣皮损局限于掌心,燥痒起皮,甚则枯裂微痛者。治疗详鹅掌风条。
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谢星焕撰,由其次子谢杏园搜辑。成书于1861年。医案分伤寒、杂证、疟症、产后、小儿等21门,计250余案,叙述平实。每门附列杏园治验效方数则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书名。又名《妇人良方大全》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、《妇人良方集要》。24卷。宋·陈自明撰于1237年。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,分为调经、众疾、求嗣、胎教、妊娠、坐月、产难及产后等8门(薛己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