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无头疽生于肩中廉(肩峰正中)者,属三焦、胆二经。证治见肩疽条。
病证名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凡痘初出之时,遍身作痒,抓捏不宁,此系邪火停于肌肤皮肉之间,不能即出,故作痒也。”须按病情分别施治,如痘方出作痒,此邪气欲出,因腠理严密,热毒往来游溢其间,外不得泄,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。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。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,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,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;并
方书名。又名《万氏家抄方》、《医学入门良方》。明·万表选集。6卷(另有4卷本)。刊于1609年。卷1~5分为中风、厥、脚气……等98类病证(包括临床各科),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,附述简要的病候;卷
治疗肛门漏管的药锭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由白砒一两,乳香五钱,明雄八钱组成。外形如针,插入漏管后可腐蚀漏管促使其脱落。可用于单纯性肛瘘的治疗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,腹胀作痛者。治宜行气活血化瘀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等。
①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芋儿七之别名。②见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蒲公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①骨名。即尾骨。详尾骶骨条。②推拿部位名。即龟尾。位于尾骨端。③经外奇穴别名。见穷骨条。
见《文山中草药》。为扶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文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