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亦名垢胎、盛胎、妊娠经来、胎前漏红,老鼠胎。指孕后仍按月行经,并无其他症状,又无损于胎儿,俟胎儿渐长,其经自停,谓之激经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感受风邪袭于肺卫而致的咳嗽。清·叶天士《幼科要略》:“若果暴凉外束,身热痰嗽,只宜葱豉汤,或苏梗、前胡、杏仁、枳、桔之属,仅一、二剂即可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桐皮,详该条。
①又称上盛下虚。由肝肾不足,阴虚于下,阳亢于上。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、遗精等下虚证;另一方面出现胁痛、头眩、头痛、目赤、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。”②邪气
①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。②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。《素女经》:“女子阴深……五寸曰谷实。”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和赵大中合撰《订补风科集验方》二十八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