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。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之证。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、便秘等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昆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一叶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天胡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齐秉慧条。
病证名。指气虚所致的脘腹胀满。《医林绳墨·臌胀》:“由其忿怒太甚,不能发越,郁结中州,痰涎停住,乃成满也。久而不食,以致气虚,则曰气虚中满。宜当塞因塞用,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参、术、厚朴、山楂之类。”《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。常并见恶寒发热、头痛、脘腹痛、泄泻等症。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、寒气呕吐、暑气呕吐、湿气呕吐、湿热呕吐、燥热呕吐等。详各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红丝疔。见该条。
见针灸传真条。
见《片玉心书》。即风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