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寒湿阻遏、痰凝瘀阻等引致阳气不通的方法。如:胸阳为痰浊阻闭的胸痹证,用瓜蒌薤白白酒汤;湿温病湿阻三焦,用三仁汤;痰浊瘀阻胸阳引致的心绞痛,用苏合香丸、失笑散等;寒凝瘀阻血脉引致四逆厥冷,用当归四逆
①病因。同温邪或热邪。亦有以邪轻为温,邪重为热;渐感为温,速发为热;冬春为温,夏暑为热。实际上差别不大。②病名,即温病。如《温热经纬》以此作为外感热病的总称。③温病分类名称。病因由于热而不挟湿的,称为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金樱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伤寒论》。即蜜煎导,见该条。
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,其中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。阴干主运气不足,为不及。
病名。见《治疔大全》。疔疮生于颈后正中(天柱骨间)对口处者。初起痒而不痛,有一小吻,顶上一小点如麻子大,或红或黄,治宜急刺百劳、委中二穴。详见疔疮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峻明。履贯未详。撰有《金匮要略正义》(又称《金匮读本》)。
病证名。指饮食积滞伤脾所致的泄泻。又称伤食泻、食泻、积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腹痛即泻,泻后即减,少顷复痛泻,腹皮扛起,或成块或成条,泻下臭如败卵,此食枳泄泻之症也。”《医学心悟·泄泻》:“胸满,痞闷
出《经验良方》。为莼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乳香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檀香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