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脉主病诗
见沈氏尊生书条。
见沈氏尊生书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刺五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象之一。一息四至,来去怠缓。若脉来和缓均匀,为平脉;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,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。《脉诀汇辨》:“缓为胃气,不止于病,取其兼见,方可断证。浮缓伤风,沉缓寒湿,缓大风虚,缓细湿痹,缓涩脾
【介绍】:见刘松泉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水胡满之别名,详该条。
周边白苔、舌心黑苔。又称白苔干黑心舌。若刮之净而湿润者,为真寒假热,宜温中散寒;刮之不脱而干焦厚者,为脾胃积热,宜苦寒清热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曾鼎《妇科指归》。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即绿矾,详该条。·
【介绍】:见凌奂条。
【生卒】:1522~1620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针灸学家。名济时,三衢(今浙江衢县)人。出身于世医之家,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。幼攻举子业,屡厄于有司,遂而业医。曾任嘉靖帝侍医,隆庆二年(1568年)任职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