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行气

行气

理气法之一。即行散气滞,又称利气通气。是治疗由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的方法。如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。详各条。②气功术语。《抱朴子内篇》卷八释滞:“初学行气,鼻中引气而闭之,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,乃以口微吐之,及引之,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,常令入多出少,以鸿毛著鼻口之上,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。渐习转增其心数,久久可以至千。至千则老者更少,日还一日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篇蓄汤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七方。篇蓄一握。水煎服。治脱肛,肛头虫痒。

  • 四号否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藿香汤第三方,见藿香汤条。

  • 心腹痛啼

    小儿突然因心腹疼痛而啼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小儿气血不足,肠胃挟冷,再感风寒之邪,邪气分争,攻冲上下,而致心腹刺痛作啼。甚者可表现为面易五色,状似惊痫。治疗:轻者宜补中健脾,用六神散;重者宜温中

  • 指具有剧烈流行性、传染性的一类疾病,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。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一:“疫为时行疠气,有大疫,有常疫。大疫沿门阖境,多发于兵荒之后,不数见。常疫则一隅数家,一家数人

  • 蠹肉

    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即胬肉。见该条。

  • 惊丹

    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
  • 脱阴

    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脱阴者目盲。”肝肾阴精过度损耗,可致视力严重减弱或丧失。可见于急性热病后期,慢性发热,虚损及产后体弱等。

  • 红党参

    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明党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鼠耳草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胯骨骱脱臼

    病名。见《伤科大成》。即髋关节脱臼。详胯骨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