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鼻疳疮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金门,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麝香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五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五膈之一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八。多因气塞、火郁、脾运失常、食滞隔阻所致。症见烦满,疲乏,食不下,时呕沫等。治用食郁越鞠丸等方。一作食噎膈。参见噎膈、五膈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病邪。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,血流不畅,发生肌肤疼痛、关节挛痹等症,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寒湿之气,持于气交,民病寒湿,发肌肉萎,足萎不收,濡写血溢。”②病证。由于湿困脾胃,损伤脾阳,或患者平素脾
出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珍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亚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经断复来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