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罗美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应我。甘肃泾川人。先学儒,后学医。看到当时治疗痘疹的书籍不够完备,于是根据过去文献,编集摘要整理了一部治疗痘疹的书《摘星楼治痘大成集》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开封人,以医为业,擅长针灸,补翰林医学。景祐元年(1034)仁宗病,侍医数进药不效,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,命为翰林医官,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。撰有《神应针
证候名。指脾为热邪困阻的实证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关上脉阴实者,足太阴经也。病苦足寒胫热,腹胀满,烦扰,不得卧,名曰脾实热也。”
出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为痘疮收靥发热的证候。详收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又称中暑眩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野葛系钩吻的古籍别名。即钩吻中毒。详该条。
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