蒺藜草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即蒺藜苗,详该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即蒺藜苗,详该条。
温法之一。温通阳气的治法。如回阳救逆、温中祛寒等。详各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。热证有表、里、虚、实之不同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,疏散风热;里热证,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,虚者则用甘凉养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陈修园撰。刊于1803年。作者列述多种常见病症(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及妇科、眼科等病症),重点介绍这些病证的常用方及其临床应用。全书首论四诊,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,依据症象,举出主证,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无患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806~1880【介绍】:清代满族医家。字斐然。自幼研医。尤善疡科,所治疑难证多良效。著有《边氏验方》30卷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。”相当于脱发病。
病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。即枣花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南行方》3卷,已佚。
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。即朦昧。详该条。
眼的部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又名白眼、白仁、白珠、白轮、眼白。包括今之球结膜与巩膜。前端与黑睛紧连,共组成眼珠外层。彼此病变常牵累。白睛内应于肺,为五轮中之气轮,肺与大肠相表里,故白睛疾患常与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