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大椎条。
骨名。即缺盆骨。李潆《身经通考》:“缺盆骨为骮。”参见缺盆骨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即魇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牡蛎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病证名。为黄疸两大类型之一。见《伤寒微旨论》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阳黄证因湿多成热,热则生黄,此即所谓湿热证也。”由湿热蕴蒸肝胆,胆热液泄,外渗肌肤,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尽黄。主要症状为发热
病证名,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感风而嗽者,恶风有汗,或身体发热,或鼻流清涕。”方用桂枝汤加味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风嗽,风乘肺也。其脉浮,必兼鼻塞,流涕、声重、口干、
【介绍】:传说中唐尧时期药学家,常在深山采药,有时也给人治病。
即下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