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蟾酥一分,雄黄三分,蜈蚣一条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丸,葱酒送下。治疔疮肿毒,时毒初起者。
病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受孕数月,或寒气客于肠胃,或水饮停于胸腹,致伤冲任二经血脉。四肢浮肿,腹臌胀大,弹之空空然有声、重按则肌肤凹陷,移时乃平,久则胸满气喘、胃纳不思,病将成蛊,胎气通窄不安
【介绍】:见钱经纶条。
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即丹痧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黑脂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王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多因痰涎郁于胞中,清气不升,经脉壅遏而致血崩。症见腹满或脐腹痛,下血量多成块,血出则快,血止则闷,或脐上动悸。治宜行痰降逆。方用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半夏丸,或用旋复花汤等。
即指纹浮现。主初感外邪,病尚在表。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