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里同病的寒证。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寒滞之品;或平素脾肾阳虚,又感风寒。症见恶寒无汗、头身疼痛,又伴腹痛泄泻、四肢厥冷等。
踝关节内、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。
阴阳之代名词。《素问·著至教论》:“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。”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持雌失雄,弃阴附阳。”
见《口齿类要》。水蛭即蚂蝗。误吞蚂蝗,急食蜂蜜以治之。
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又作疰夏。因其发病每于夏令,故名。为小儿脾胃虚弱,又遇长夏润溽之气,感受湿热而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肢体怠惰不收,两脚痿弱,嗜卧发热,精神不足,饮食少思,口中无味,呼吸短乏
病名。即哑瘴喉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指因水土因素而发的瘿病。参见瘿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巴戟天之简称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