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算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感受暑热之毒而致的痢疾。夏暑之时,饮食不洁,生冷不禁,暑热之毒犯及胃肠,而成下痢。其症发热烦渴,腹痛,里急后重,痢下频作。治宜清暑解毒。如白头翁汤加人苋,或香连丸、黄连香薷饮,
古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症为颈项生疮疡如疥癣,终成漏孔,出脓水而伴寒热腹胀等症。宜内服赤小豆散。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痈疽论》一卷,已佚。
即火针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针、药熨。”
【介绍】:见刘完素条。
证名。指口唇泛现青暗的病色。多因寒中血脉凝滞,不能外荣所致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唇青,舌卷,卵缩,则筋先死。”《医学入门·伤寒杂症》:“无色泽而唇青者,必是寒中。阴症胸膈满,面色及唇皆无色泽,手足冷者,
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五下巴豆。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,故名。即体癣。
气功术语。脾神的代名词。《简易方》:“脾名常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