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舌上起瓣

舌上起瓣

舌苔隆起成瓣状。多呈黑色,亦有黄腻瓣或焦黄瓣者。瓣少,病较轻;瓣多,则病重。多由脏腑实火熏蒸所致。可见于湿温瘟疫等病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蟹化石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即石蟹,详该条。

  • 羊痫

    病名。六畜痫之一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《小儿药证直诀·五痫》:“羊痫,目瞪吐舌,羊叫。心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痫源流》:“羊痫之扬目、吐舌,作羊声者,则应乎肺。”参羊癫、痫、六畜痫等条。

  • 中国制药学

    书名。2卷。杨叔澄编。上编为制药学总论及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、露、胶、锭的制法和成药贮藏等;下编为生药制法,包括火制、水制、水火合制、酒制、药制、自然制等各法。书中除举例说明外,还附入作者的一些按语。1

  • 五胆膏

    ①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熊胆汁、鲭鱼胆汁、鲤鱼胆汁、猪胆汁、羊胆汁、蜂蜜各等分。共入银铫中,微火熬膏,出火毒,每用少许点眼。治火热赤眼,流泪烂弦,怕热羞明,或痛或痒。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

  • 疮疡辨痒

    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古人认为疮疡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:①凡肿疡初起,皮肤作痒者,为风热相搏;②溃后作痒者,轻由脓沤,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;③抓破之后作痒有津水者,是脾湿,津血者是脾燥;④将敛作痒者,气

  • 感冒胁痛

    病证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感冒胁痛之症,并无时行传染,因自冒风寒,先见恶寒发热,胁痛耳聋,呕而口苦,此伤寒少阳经胁痛症也。若寒热已除,后乃胁痛干呕,此表解里未和,热邪痰饮之症。”又:“感冒胁痛之治,

  • 室女经闭腹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未婚女子由于瘀血阻滞,以致经闭后小腹坚硬有块,攻刺疼痛。治宜活血行瘀。方用通经散(刘寄奴、当归、穿山甲、赤芍、红花、延胡索、莪术、乌药、丹皮、牛膝、三棱、肉桂、朱砂)。

  • 太商

    运气学说术语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按五音建运理论,商代表金运,故太过的金运称为太商。

  • 大便不通

    证名。指大便秘结,壅塞不通。《诸病源候论·大便病诸候》:“大便不通者,由三焦、五脏不和,冷热之气不调,热气偏入肠胃,津液竭燥,故令糟粕否结,壅塞不通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用大黄、牛蒡、枳壳治伤寒热结,大

  • 燥毒

    燥邪致病出现之火毒病证。如目赤痛、眥疡、咽喉痛等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太阴在泉,燥毒不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