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。参胁痛里急条。
病名。指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日间无事,将晡腹膨,一夜肠鸣,不得宽泰,次早洞泻,此名顿泻。”治宜健脾利湿。偏湿盛者,用胃苓汤加木香、砂仁;偏脾虚者,用理苓汤加木香。
病证名。见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还食风,生于关内左右,并无小瘰,亦不浮肿。”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漏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宝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费伯雄条。
即辛开苦泄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症生于龟尾穴下,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,潮热身重……漏孔出脓极多。”治法:先用化肉膏外贴,至肉黑时以针拨开,则脓随针出,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,促其脓干,内服中九丸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指经闭,详该条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