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白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下廉泉穴和玉英穴(或作金津穴和玉液穴),为分泌津液的孔道,故称津窍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廉泉、玉英者,津液之道也。”
解剖部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指鼻中隔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狗肝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升登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由血瘀阻滞经络而成。症见寒热如疟,胸隔郁闷,腹中积块,或聚或散,痛亦时上时下,能食而肌肉不生。治宜和血散结之剂。
即语声重浊。详该条。
针灸著作。又名《膏肓腧穴灸法》。1卷。宋·庄绰撰。1128年刊行。书中介绍膏肓穴的主治、部位及不同流派的取穴法等,并附有插图。参见针灸四书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池,见该条。
即舌衄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