脗(wěn 吻)
吻的异体字。见吻条。
吻的异体字。见吻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色旁通五脏图》1卷,已佚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昌阳条。
祝说病由。是古代以祝祷方法治病的名称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”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“祝由科”。属于巫医一类。在古代卫生机构中,多设有该科。
①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,为丁茄之别名。②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为金扣钮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广嗣五种备要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大成》。即髋关节脱臼。详胯骨出条。
古刺法名。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:“余闻刺有五变,以主五输。”有二义: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,即冬刺井,春刺荥,夏刺输,长夏刺经,秋刺合,“是谓五变,以主五输。”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
四诊之一。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、动态、体表各部、舌体与舌苔、大小便和其它分泌物,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。一般以神色、舌诊为重点(小儿包括诊指纹)。辨别色泽时,以在自然光线较充足的地方为好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。即臁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