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胸痛

胸痛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指胸部正中或偏侧作痛。多与心、肺、肝三脏有关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心病者,胸中痛。”《医碥·胸痛》:“胸者,肺之部分,则其痛尤多属肺可知,乃医书多以肝病为言,此举隅之论耳,勿泥。须知胸为清阳之分,其病也,气滞为多,实亦滞,虚亦滞。气滞则痰饮亦停,宜行气除饮,此治在肺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胸膈脊背乳病源流》:“胸者,肝之分,肺心脾肝胆肾心包经脉俱至胸,然诸经虽能令胸满气短,而不能使之痛,惟肝独令胸痛,故属肝病。”“肝虚胸痛引腰,宜补肾,补肾所以补肝也,宜六味丸首乌牛膝肝实胸痛不能转侧,善太息,宜疏肝,宜宽胸饮;胸痛常欲蹈压其胸,先未痛,但欲饮热,名曰肝着,宜旋复汤;胸痛短气,是水气,宜五苓散;胸痛痞塞,痰气为害,宜二陈汤胸痹急痛如锥刺,难于俛仰,汗出,或彻背上,不速治,或至死,宜生韭汁;胸痹痛引背,喘息咳唾短气,寸沉迟,关紧数,宜瓜蒌一个,薤白半斤,白酒七斤,煮二斤,分二服,加半夏四两尤妙;……胸膈隐痛,肾虚纳气气虚不生血也,宜补肝散。”亦有指膈痛或胸痹之重者。《医宗必读·心腹诸痛》:“胸痛即膈痛。”《医宗金鉴·订正金匮要略注》卷二十:“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,重者即今之胸痛也。”参见胸痹、膈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嘉言

    【介绍】:见沈应善条。

  • 吊菜子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茄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兰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兰花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泻火止痛汤

    《石室秘录》卷六方。炒栀子三钱,白芍药二两,甘草、半夏、柴胡各一钱。水煎服。治火郁心痛。

  • 盆腔炎

    病名。系指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、子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总称。以输卵管炎较为多见。根据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有急、慢性之分。主要症状有发热,恶寒,少腹疼痛,带下多,月经不调等。这些证候分别归属于带下

  • 黄芪羌活饮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三方。黄芪一两半,羌活、石斛、防风、枳壳(麸炒)、人参、炮附子、茯苓、牡蛎、五味子、牛膝(酒浸)各一两,续断半两,地骨皮三分,干地黄二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匕,水煎服。治心脾受病,精血虚

  • 香通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香樟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浊害清和症

    病证名。指痘疹所致之目疾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夫痘疹为毒最重,……若痘疹发,则诸经百脉清纯太和之气,皆被搅扰,正气大虚,则邪乘虚而入,各因其犯而为病。目窍于肝胆,肝胆乃清净之府,邪正理不并立,今受浊邪薰灼

  • 脑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脑骨包括囟骨、颠顶骨、凌云骨、山角骨、后山骨等。多因跌打、碰撞等暴力所致。一般常有头颅骨折和脑髓损伤。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,甚则颅骨凹陷,眼结合膜出血,或流出脑脊液,昏睡不

  • 妊娠子烦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子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