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背俞穴

背俞穴

经穴分类名。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。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(见表)。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,如敏感、压痛等;而刺灸这些穴位,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。②专指肺俞、心俞、肝俞脾俞、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(见《灵枢·背腧》)。③泛指背、腰、骶部穴位(见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

背俞穴表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阳表证

    即太阳经病。亦称伤寒表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轩辕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帝条。

  • 麻促脉

    十怪脉之一。脉搏细微如麻丝,急促而零乱,为荣卫枯绝之死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脉如麻子之纷乱,细微至甚。盖卫枯荣血独涩。轻者三日死,重者一日殂矣。”

  • 野茴香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蛇床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疫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疫痧草·辨论疫邪由来》:“疫痧者,疫毒直干肺脏,而喉烂气秽,甚者直陷心包,而神昏不救,瞬息之间,命遂夭殂,毒气传染,枉死甚众。”参见烂喉痧条。

  • 二利丸

    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。即葶苈丸第一方,见葶苈丸条。

  • 五音五味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前段承上篇《阴阳二十五人》五音所属各种类型的人,分别说明它和手足阳经与五脏阴经的关系。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。同时举出五谷、五畜、五果和五味,配五色、五时,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

  • 中医政策

    指中国政府在五十年代为保护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而制定的政策。见《人民日报》1954年10月20日以“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”为题的社论。其核心是肯定“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儿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

  • 腻粉

    出《传家秘宝方》。即轻粉,详该条。

  • 白背丝绸

    见《生草药手册》。为白鹤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