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胁下偏痛

胁下偏痛

证名。指胁肋部偏侧疼痛。由于阴寒实邪结聚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胁下偏痛,发热,其脉紧弦,此寒也,以温药下之,宜大黄附子汤。”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中:“胁下偏痛而脉紧弦,阴寒成聚,偏着一处。”亦有以本文“偏”字是传写之讹。《医宗金鉴》正误存疑篇:“按胁下偏痛之‘偏’字,当是‘满’字,当改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坠

    病证名。指痢疾病人大便后肛门坠重的症状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粪出更坠,为粪后坠,非滞也,故曰虚坠。”有气虚者,为大肠气降而不能升,治以升气举陷为主。有血虚者,所谓“虚坐努责”即是其特点,治以

  • 延陵君炼气法

    气功功法。以“闲气”为主的练功方法。见于《云笈七韱》卷61。其方法:取静室处,散发,宽衣,覆被,正身仰卧,展脚及手于席上,勿握固。待全身安排舒适后,即便调气,候气得所(候气和调),咽之便闭气令闲;又冥

  • 膈噎

    病名。《古今医鉴》卷五:“膈噎者,谓五膈、五噎也。”即噎膈。详该条。

  • 颐(kùn 困)

    《说文解字》:“,……,一曰耳门也。”参见耳门条。

  • 湿腰痛

    腰痛之一。见《济生方·腰痛》。因雨露水湿侵袭腰部所致。证见腰冷腰痛,如坐水中,身体沉重,或见身肿,逢阴雨则痛剧,脉缓。治宜温化水湿。小便不利者则宜渗利,可用不换金正气散、肾着汤、渗湿汤等方。湿本阴邪,

  • 打躬势

    练功方法之一种。出《易筋经》。取直立位,两足稍分开,两手抱头,掌心紧贴耳门,弯腰直膝俯首,尽量使头靠近两膝,再挺身直立。《易筋经》:“两肘用力夹抱后脑,头前用力探出,牙咬,舌抵上腭,躬身低头至腿,头耳

  • 皂角

    出《肘后方》。为皂荚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燃法

    即捻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两睑粘睛

    病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或痒或痛,年多风赤,睑中有疮。因热在肺膈,脾胃风壅,致令两睑相粘。即宜钩割熨烙,服排风散。”

  • 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

    见育婴秘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