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肾常虚

肾常虚

小儿生理特点之一。肾属水,乃天一真精之所生,人之有肾,如树木之有根,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,一水不胜二火(君火相火),所以,阳常有余阴常不足,肾常虚,筋骨难成乳必癯。肾主骨肾虚骨髓不满,面白,目中白睛多,其颅即解;尻骨不成,则不能坐;髌骨不成,则不能行,多有五软之证;齿乃骨之余,骨不余则齿生迟;肾之液为血,发乃血之余,肾虚则发稀不黑。因此,有些小儿生后出现五迟、五软、解颅兔唇、先天性痴呆等,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甚至成为畸形,皆由先天肾气不足所致。此外,肾主闭藏开窍二阴,职司二便,若肾阳不足下元虚寒,则闭藏失职,不能制约小便,就会出现遗尿;若肾气虚弱,火不生土,亦可形成五更肾泻;再如哮喘,久发便可由肺及肾,而出现肤冷多汗,动则喘气,肾虚不能纳气的现象。所以,明·万全总结为“肾常虚”。在治疗上提出“有补无泻”的主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鳗

    见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。即鳗鲡鱼,详该条。

  • 养生十六宜

    养生方法。十六宜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形体锻炼,内容包括:发宜常梳,面宜多擦,目宜常运,耳宜常弹,齿宜数叩,舌宜舔腭,津宜数咽,浊宜常呵,腹宜常摩,谷道宜常提,肢节宜常摇,足心宜常擦,皮肤宜常干,背宜常暖,

  • 三炁(qi 气)降龙丹

    《白喉条辨》方。西洋参、生石膏、海浮石、生牡蛎、阿胶(或燕窝)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龟板、珍珠母、麦门冬、犀角。为末和丸,旋覆花、竹茹煎汤代水送服,服时冲入竹沥、鲜莱菔汁。治太阴燥火炽盛,白喉初起,咽燥无

  • 痧书

    见痧症全书条。

  • 鼾嗽

    病名。指因气虚而致痰涌气急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鼾嗽,咳嗽气急,喉声如鼾者,大虚之症。宜独参汤。”本证可见于心源性哮喘、急性肺水肿等危症。参见短气嗽、气高、痰饮咳嗽条。

  • 囊缩

    证名。指阴囊与睾丸上缩之证。出《素问·热仑》。又称卵缩。属阴缩范畴。本证常与舌卷并见于危重病中。多由厥阴经受病所致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二:“厥阴舌卷囊缩。”若因阳明热盛,邪传厥阴者,宜急下存阴,用大承气汤

  • 痰浊

    痰湿系秽浊之邪。故称。

  • 虚寒证

    证名。指阳气虚弱所致的证候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卷二。症见面少华,食欲不振,得热则舒,小便清长,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缓弱等。治宜温补为主。选用理中汤、《金匮》肾气丸等方。参见虚证、寒证条。

  • 指甲缝

    指甲与皮肉连接部分。

  • 试痛

    指假阵痛或妊娠晚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腹痛而无分娩症者。①张仲远《产孕集》:“孕至八九月,或妊母有火,起居不时,令孕不安,因而作痛,所谓试痛也。”②刘斋甫《妇科三字经》:“孕妇临产,必先有试痛,试痛有一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