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剂之一。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。参热可制寒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万病回春》卷四。即瘀血咳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国外科学大纲》卷下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遗失应作遗矢(音、义同屎)。指粪便不受控制而排出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大肠咳状,咳而遗失。”参见大肠咳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芸香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。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肠垢者,肠间津汁垢腻也。”便肠垢,可见于热痢。协热利等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痢疾源流》:“其冷热蕴结肠胃间,滑泄垢腻
书名。1卷。又名《心圣图说》、《心圣要言》。本书未暑撰人姓名及年月,仅有1610年殷宗器重刻的序言。书中根据北宋理学的理论论述养生法,虽有一定偏见,但提倡心理治疗和导引疗法,并有坐功图式等,可供医疗参
见方氏脉症正宗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圣济经解义》10卷,已佚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