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黑夜睛明症,白昼青盲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夫人体天地之阴阳,昼明夜晦理之常也,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,是背于阴阳矣。”乃“肾水不足,虚阳僭上故耳,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,则水不升而火不降,神光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,详该条。
见《救偏琐言·放点证治准》。即痘疮见形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羊踯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金樱根,详该条。
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棕榈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,食而知味。表示胃阴恢复,胃气正常。
骨名。又名锤骨。即掌骨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儿在胎中,孕母曾患疟疾,或为邪热所伤,儿受其气,生后出现潮热,热来之前,身体寒战,牙关紧急。治宜调其阴阳,阴阳自和,其热自退。
即胃气不降。详该条。